走近传统日式住宅中的:缘侧设计

  101SD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5-07
缘侧:在传统日式住宅中,屋檐下通常有条走廊。这条走廊虽不在室内,但感觉也不能算作室外。总之,感觉非常特别。

7eadef4048b0a17c162ce6d904f77d61_9bbefeeac53342459ca228f25d163340.jpeg

缘 侧

《龙猫》里,小梅和姐姐在这条走廊上嬉闹,活泼的脚丫子踩得木质地板砰砰响。

《小森林》里,独居乡间的姑娘按妈妈的配方做出了美味榛子酱,她把托盘端到这条走廊上,慢慢吃。

《海街日记》的姐妹花们,在夏日微风里围坐在这条走廊上,畅谈,欢笑。
这条别致的走廊究竟有什么名堂呢?
这条走廊有一个专门名词叫缘侧。在日语中意思是:屋檐下的架空廊。
看着相近,但与落地的中式回廊还是有所不同。

落地中式回廊
日本的木结构独立住宅几乎仅由地板、柱子和屋顶组成,基本是平面开放的格局,在空间需要分割时,也尽可能采用拉门及窗等形式。
甚至可以说,把墙抹去,是日本传统建筑中被默认的主题。而缘侧的作用,是将室内外之间的障碍破除。

日本设计师黑川纪章将“缘侧”定义为“灰”空间,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割裂内外空间,同时又不是完全独立存在于内部与外部之外。
作为室内与室外之间的联结,缘侧是介乎内与外的第三域,它与人们一切活动相关联,也是原有生活空间的延伸。

考虑到“缘侧”容易被雨淋湿,有些住宅会将它用竹或木制的移门封起来。
在不同时节,自由开关移门,早春粉樱,夏夜凉风、深秋红叶,寒冬飘雪,人与自然的互动就在这一拉一合中展开。

“缘侧”
这可以说是自平安时代的寝殿造建筑流传至今的传统。
传统的寝殿造中,在支撑正殿的框架的延长线上,有一排立柱。
其下的空间就作为檐廊,和正殿合为一体。
直到今天,也可见到这一传统的深远影响。

明治以后,檐廊的这部分空间多被用作缘侧。
一个明显的区别是,主殿的地板上会铺上榻榻米,但缘侧一般都是木制地板,直接通着房间外面的部分。
在主殿与缘侧的中间,隔着称作障子的拉窗。
而缘侧与房间外面的部分,则以防雨门板为界区分。

传统日式建筑与西洋式以墙壁做隔断空间的建筑的根本不同,就在于缘侧的设计。
最近日本也渐渐普及了西洋式建筑,更多的人选择了用墙壁隔出房间,并在部分墙面开窗的方式居住。
但墙壁上却始终不能容纳像缘侧一样,向外开放式的空间。

06ead0891beb404724d1d977d375a8b6_fd206089b56d4500ad9bfd01493b5690.jpeg

缘侧在白天直接与外部相连,夜晚时可以关闭防雨门板从而将缘侧纳入内部空间。
缘侧将内外空间灵活的隔断或连接,可谓世界上难得的一大空间设计。
缘侧一般设在向南光照条件良好的地方。
对于老年人来说,不必出门便可享受外面的风景,冬有暖阳、夏有凉风,自是可以悠闲享受每一天。

220503c00fc46684ceb494c980eeeffd_b7b1b126be11475eae864a8a14e1a365.jpeg

并且,缘侧还将被拉窗隔断的不同房间直接连通。
不仅可以自由出入不同房间,也可在地震时快速避难。
在我小时候就曾经住过这样的房间。
因为有了缘侧,虽然在家中心情也像在外面一样舒爽。
在缘侧上整日侧卧读书,肩膀酸困了就随意踏上木屐,在庭院里做做体操放松身体。
缘侧的尽头是日式厕所。
因为以前没有冲水式马桶,所以不可能设在主殿立。
要么就设在房间外面,要么就设在缘侧的尽头。

865b79e05e921eead9a710b7515eab7b_63a45d1917da49f188f4c882ac62e346.jpeg

缘侧与阳台又不同。阳台只能算是家以外的空间,而缘侧则是兼具内外空间的功能。
这样暧昧不明的空间,构成了日本人家居文化的核心,实在引人深思。
一想到若有一天这样的文化要消失于世间,真是不禁感慨万千。
就类似与老北京的四合院一样,有许多古代人很好的设计。

ec4f83bd86e33c5d9faa54931e9bd13d_14deb03f89a644aeb0a18bb7a75fb470.jpeg

现代日本人如果想要享受日式传统建筑,一般会采用日西合璧的做法。
虽然也会采用钢筋水泥的西洋式建筑,但在向南一面布置了长长的木制门厅。
这样一来,就拥有了类似缘侧的空间。
至于缘侧的天花板和防雨门板,一般日本人会选用玻璃,所以很像一个小温室,这样就很容易把它当作专门晾衣服的地方。